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永华证券

推进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 成都提出28项改革举措和重点任务

770

2024-03-20 【 字体: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是当下经济发展的题中要义。

  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与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比,“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首次出现在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中。与“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相呼应,在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的九项重点任务中,第一项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回顾这一年,成都也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工作“一号工程”,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双发力”。为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12月20日上午,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解读《成都市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的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针对成都市存在的企业承接成果转化能力不足、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不够高、中试熟化平台数量较少等问题,从5个方面提出28项改革举措和重点任务。

  提升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参与度、话语权

  “成都各类市场主体保持快速增长,总量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但企业技术创新和承接成果转化能力还相对不足。”发布会上,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陈旭表示,成都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具体而言,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行动,提升企业在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园区建设、政策制定、重大项目招引等方面的参与度、话语权,支持企业参与全市科技创新决策。

  陈旭透露,成都将推动行业主管部门、链主企业凝练技术需求、提供应用场景,采取“揭榜挂帅”、组建创新联合体等方式,支持企业牵头开展科技攻关。

  此外,为推动人才培养、人才招引、人才评价等方面深化改革,对重点产业领域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类人才,成都探索由企业参与制定人才评价标准,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科技领军企业开展本领域专业技术职称自主评审。

  金融支持方面,在西部(成都)科学城等重点区域试行“企业创新积分制”,构建企业“创新数据画像”与银行信贷、股权融资、财政奖补等联动机制,联合金融机构设立“积分贷”科技金融产品,实现“积分变信用、积分变价值”。同时,优化完善高企奖补政策,对企业购买转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给予补贴,支持企业采取远期约定采购方式开展定制研发。

  据悉,成都科创投集团借“天使+科创+重产+S基金”投资体系,为企业提供资金要素保障,截至2023年11月,“重产+科创”基金群规模已超过1100亿元,其中科创基金管理规模超过430亿元。成立2年多来,累计投资科技型企业450余家,投资金额110亿元。

  组织企业进高校院所对接挖掘成果2600余项

  陈旭表示,成都拥有65所高等院校、47家中央在蓉科研机构,科教资源富集,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不够高的问题却客观存在。

  2014年以来,在一系列改革举措下,成都37家在蓉高校院所和国有企业出台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政策,1000余项成果完成确权或赋权,3000余项成果实现转移转化。

  为释放高校院所创新动能,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就地就近变成产品、形成产业,成都将支持在蓉高校院所继续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完善单列管理、转化收益分配、先使用后付费等配套政策,对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国有资产,建立区别于有形资产国有股权的管理、评估、考核等制度。

  同时,鼓励区(市)县联合在蓉高校,采用“一园多区”模式共建大学科技园分园,鼓励国有企业、链主企业等通过投入资金、土地、技术、管理等多种模式,参与大学科技园建设和运营。

  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目前我们更多的是去注重成果的质量,思考怎样把学校的科技创新资源与产业化发展以及人民健康结合起来。”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廖婉表示,今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建立“政府布局、市场命题、校企攻关、企业实施”的链式精准合作机制,从校友、企业、第三方机构中选聘了19位成果转化专员,着力汇聚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复合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队伍,开展科技成果发现、挖掘、集成和转化服务。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成都还将支持高校院所和企业设置“产业教授”“科技副总”“科研助理”等创新岗位,促进科技人才在高校与企业间双向流动。

  据介绍,成都通过开展“校企双进·找矿挖宝”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已组织3000余家企业走进80余家高校院所,对接挖掘成果2600余项,引进高能级创新平台102个、高层次人才团队106个。

  加快中试平台建设优先保障国家级创新平台用地需求

  “硬科技创业者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主要面临缺资金、缺工程化能力、缺市场化能力的三大问题。”在成都高新区科创局局长宋大勇看来,大力实施中试跨越行动计划,通过“中试+”推动创业者科技成果转化,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宋大勇介绍,针对缺资金的问题,成都高新区首倡“技术+中试+孵化+基金+应用场景”五位一体的“中试+”生态,促进企业加速IPO,实现成果转化闭环。此外,通过政策赋能,降低市场化投资压力,设立总规模50亿元中试基金,对中试平台给予最高5000万元支持。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建成投运中试平台34个、加快建设10个、正在洽谈30余个。建成中试平台总投资约50亿元,服务成果转化项目389个,服务收入2.9亿元,中试项目获得融资超16亿元。

  助力科技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已成为共识。今年10月《四川天府新区关于加快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其中,针对天府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需求,提出以“先投后股”方式给予单个成果项目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

  陈旭表示,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成都将加快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机制,推进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建设。

  同时,加强对高能级创新平台的要素保障,成都对国家级创新平台配套设施的用地需求,在全市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实施计划中优先予以保障,推行新型产业用地、新型科研设计用地,探索科研主导型、工业主导型混合用地供给。

阅读全文